大健康背景下,特医食品的发展机遇与市场前景分析

  根据《食品安全法》,我国的食品类别可划分为普通食品和特殊食品两类。其中,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即,特医食品)。目前,特医食品在国内外都有非常规范化的管理机制,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大有益处。

  特医食品的概念源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欧洲营养学,当时兴起了将肠内营养的技术借助食品为载体用以辅助治疗肠道疾病的全新理念,欧洲将这类技术型的产品叫做特殊医用目的性食物;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特医食品产于1957年,当时经美国FDA批准作为孤儿药上市,用于苯丙酮尿症的膳食治疗。之后随着一系列相关规定的出台,美国的医用食品逐步走上正轨,1988年美国首次对医疗食品(美国的医疗食品等同于特医食品)进行定义,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医食品引入我国是由于特殊的临床需要,因此被冠以药品的名义,后被划入保健食品的范畴。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年发展速度较快。根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为814.8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可达330亿美元;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自2016-2020年扩大了约3倍,从25.9亿元增至77.2亿元。

0b9c32f70790457a9ac57d9d3ae7c2b5.png

  特医食品的概念与定义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简称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置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另外,此类食品只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并不能替代药物用于疾病治疗,抖客网,也不能声称此类产品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

  我国特医食品的分类标准

  根据《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特医食品可以分为三类: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共13种特定疾病)、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包括营养素组件、电解质配方、增稠组件、流质配方、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特医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还需根据病人的体重、身体状态等来选择特医食品,食用量也需要根据病人自身情况来确定。

  第一类:全营养配方食品,指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需对营养素进行全面补充且对特定营养素没有特别要求的人群。

  第二类: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适用于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需对营养素进行全面补充的人群,并可满足人群对部分营养素的要求。特定全营养配方和全营养配方相比,限定了适用人群是特定疾病患者以及特殊医学情况患者,常见的13种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有糖尿病,唿吸系统疾,肾病,肿瘤,肝病,肌肉衰减综合,炎性肠病,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激状态,食物蛋白过敏,难治性癫痫,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脂肪酸代谢异常,肥胖、减脂手术。

  第三类: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指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需要补充单一或部分营养素的人群,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

  我国特医食品的相关注册监管

  近年来中国相关监管法规日益完善,市场监管开始走向规范化阶段。2013年起,我国特殊医用类食品出现了相对独立的标准及注册办法;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通过,我国特医食品摆脱了药品注册的管理模式,被赋予“食品”身份,并规定特医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2016年7月1日,我国实施《特殊医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使特医食品从药品及保健食品的范畴中单独规划岀来,这是独立注册管理办法的文件;同时,还相应的岀台了产品标准GB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及GB29923-2013《特殊医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使这类食品的生产及销售要区别于保健食品、药品及普通食品,是需要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在2016年,政府集中性的发布了6部法律法规,为特医食品划定了从注册到生产、流通、宣传等多个方面的框架,规范其发展。至此,我国特医食品发展才逐步迈入正轨。

  我国特医食品的市场现状

  截止目前,我国获批的特医食品共有94种,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获批特医食品有3种、18种、22种、14种、24种和13种。

  获批特医食品国内企业占比较大

  在审核流程上,进口特医食品获批会更复杂,需要重新进行临床试验,符合我国的药品、食品标准才能获得审批。据统计,在我国获批的94款特医食品中,国产食品有65款,占比69%,进口食品有29款,占比31%;国内获批的特医食品数量已实现对进口产品的赶超,可见中资企业优势逐渐突出。

  另外,这94款特医食品分别来自于38家海内外企业(雀巢、雅培、美赞臣等各地分公司按总公司计算)。在国内获批的海外企业大多成立时间较早,且具有较高知名度,而初创公司暂未开拓中国市场。我国的企业成立时间大多集中在2000年以后,2016年呈现明显的爆发趋势,总共有7家公司成立。

  特医市场企业类型

  从企业类型来看,特医食品市场主要被药企和食品企业占据,两种类型企业几乎各占一半,其中食品企业21家,占比49%,药企22家,占比22%。 对于食品企业,做特医食品的最大难点是对于特医食品医用效果的研究以及申报审批。特医食品需要满足特殊群体的医用需求,对营养搭配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医学背景人才进行指导。另外,审批流程上,特医食品需要进行申请注册、临床试验、提交临床试验报告等流程,相较药企不占优势。

  对于药企,注册和临床试验等环节都较有经验,但通常对于做食品的需求经验不足,食品需要考虑色、香、味;同时,销售渠道需要重新建立;另外,药品制作的流水线不能和食品共用,所以还需重新布局生产线,成本也随之增加。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历年获批数量稳定

  人群比例方面,针对婴幼儿群体的产品较多。虽然从数量上来看,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不含50岁以上)的特医产品数量更多,有54款,但按人群比例来算,0~12月龄的婴幼儿特医产品明显占比更高,有39款。可见,我国特医食品非常重视婴幼儿市场。随着营养意识的逐步提升,年轻一代开始讲究“科学育儿”,针对婴幼儿的营养问题提出了更高标准、个性化的要求,并愿意为婴幼儿的健康付费。这样的消费人群以及消费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婴幼儿特医食品的出现。

原标题:【大健康背景下,特医食品的发展机遇与市场前景分析
内容摘要:根据《食品安全法》,我国的食品类别可划分为普通食品和特殊食品两类。其中,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即,特医食品)。目前,特医食品在国内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21400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从招聘需求数据看中国直销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广州无限畅非法添加药品被罚3752万 关联方梵大集团系知名微商企业